DETAILS
详情
25考研人数国家线双下降,今年将是考研“大年”?
每年在考研备考阶段,大家都会听到网上说今年是“考研大小年”的「考研黑话」,来定义今年考研的难度。
所谓“大年”就是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
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
尤其是在看到25考研报考人数、国家线双双下降,大家都开始担心26考研是“大年”,竞争压力会变大。
那么,今年真的是“考研大年”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
25考研情况回顾
要分析26考研的情况,离不开25考研情况的回顾。
相信有很多二战或者备考时间较早的26考研同学,都或多或少的关注过25考研的情况,了解到25考研是“考研小年”。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报考人数再次下降
根据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到: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这一数据,相较24考研人数(438万)下降了50万人之多,降幅达到了11.4%,降幅超过去年的7.6%。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报考人数下降,考研的上岸难度确实会适当下降。
原因二:“考研小年”,分数线下降
25考研在报名阶段就出现了部分院校报考人数下降、报录比<1、部分院校爆冷等现象,都证明了今年是“考研小年”。
并且从题目难度来看,今年政治是“近10年最难”、英语也平等的“创飞所有人”......
并且,国家线公布后可以看到,所有专业都降了!甚至大部分下降了10分以上!经济学下降15分,文学、理学、管理学下降14分,工学下降13分......
原因三:上岸概率大幅度提升
通过对于24考研的数据可以看到👇
-
2025年,招生学校的数量为919所;2024年,招生学校数量为875所。
-
2025年的招生专业有2568个;2024年招生专业为2664个。
-
2025年招生专业代码是 1338;2024年招生专业代码为 1335。
结合报考情况,可以看到,25考研招生规模在扩大,报名人数在减少,单纯从“上岸结果“的成功率来看,确实会提高!
尤其是25考研新增的硕士点中,很多院校都是“学院”,很多学员报考人数较少,容易调剂,上岸难度确实是比较低的。
那么看到这里,不得让26考研人心里犯了嘀咕:26考研岂不肯定是“考研大年”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26考研是考研大年?
与“考研大小年”最直接相关的数据就是报考人数了。
有人说,24、25考研连续两年下降,证明“考研热”真的在降温,那么26考研报考人数是不是还会继续下降?
虽然我国已经呈现了“少子化”的人口趋势,但并不会直接表现在考研报考人数上。从大趋势来看,未来8年充足的大学本科生生源就决定了考研人数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这也说明了,近两年考研报考人数下降,并不代表考研热出现了拐点,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大家想清楚了:考研并非是一个必然选择;哪怕考上了也并不一定会逆袭;读研3年还不如先出去工作;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还不如直接考公……
我们可以看到,在2023年之前,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都在稳步增长,而在2024年时,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总和稳定在了730万人左右。
而在2025年的报名中,考研报名人数下降50万,国考报名人数增长了近40万,同样稳定在总报名人数730万左右的状态。
不过考研群体中,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往届生及在职人员报考。
近年来,往届生的占比是逐渐升高,人数也逐渐增多,在25考研中占比也突破50%!
这代表虽然25考研报考总人数下降了,但选择二战、三战的往届考生并没有明显下降,下降的是应届考生。
而到了26考研,往届生考研比例还将持续上涨,预计将突破55%的大关。这也就意味着26考研人数还是有很大可能上涨!26考研真的可能是“考研大年”!
除了报考人数,推测26是“考研大年”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 公共课难度升高
从25考研的卷子难度中就可以看到,命题越来越“反押题、反套路”,也直接加大了考试难度,“临时抱佛脚”的考前突击已经没办法应对考研。
由此看来,26考研的难度大概率会继续延续去年的“优良传统”,只会更加灵活,降低考前突击高分的可能性......
● 更多院校参与统考
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起,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业务课考试科目将增设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供相关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加入统考大军,24考研、25考研如此,26考研更是如此。目前全国统考的科目名单如下👇
而统考意味着把大家要用相同的评选标准进行筛选,大概率是会提高分数线的。
● 分数线可能再次上涨
25考研政治难度较大,分数线下降,但并不属于正常幅度的下降。往年虽然也难,但今年有些院校的复试单科线甚至掉到了30分,真的是太夸张了。
这么低的分数线,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26不至于再这么抽象下去了,可能将触底反弹。
这些种种不利好的情况摆在眼前,我们26考研的同学应该如何应对呢?
26考研应该如何应对?
其实,对于“考研大小年”的说法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主观性。
有的同学认为今年报考人数会涨,但也有同学认为,26考研人数将继续下降,而国考人数持续上涨,国考人数将首次超过考研人数。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情况不同,对考研的主观感受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并且,整体推测是不能用来替代具体情况的,可能今年整体的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你自己所报考的院校专业“爆了”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那些相对门槛较低容易跨考文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小的艺术类专业以及不考研就没出路的医学类、教育类、法学类等专业。
这些专业的“内卷”程度是扩招都很难改变的,简直年年都是“考研大年”!
因此,对于“考研大小年”,我们应具体到是否是自己的院校专业的“考研大小年”👇
大部分院校每年报考的人数不会出现大规模浮动,但某些院校在当年进行大规模扩招或者新成立某个学院等情况会导致大小年的状况。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比较“玄学”的情况,大家一股脑儿去报考某一个院校或默契的不报考某个院校,这会导致大小年的出现。
小编建议大家在进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时多查阅几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免出现报考人数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
不管是大年还是小年,其实放到每个个体身上,考研对每个同学的难度仍然是差不多的。
所以抛开一切来说,增强自己的势力,甩掉对手才是最关键的事!
总部:
济南市历下区荆山路学府蓝山2楼、3楼、17楼、18楼、19楼
联系电话:0531-83687268
张老师:15563363337(微信同号)